9998元,仿人机器人售价不到万元

9998元,人形机器人卖到万元以内了近三年来,人形机器人赛道持续火热,产业商业化进程加速。但由于产品成熟度不够、价格较高,人形机器人要么是实验室的科研工具,要么是高端商用场景的表演者,离“飞进寻常百姓家”还很远。现在这种情况将有一个重要的转折。 10月23日,松岩动力正式开启首款高性能人形机器人Bumi预售,售价9998元,首次将“真正”的人形机器人带入大众市场。这标志着人形机器人正在从实验室和高端商用场景进入消费时代。在当天的媒体交流会上,松岩动力创始人、董事长江哲元向《华尔街日报》表示,此时发布新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价格降到万元以下,因此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承受,增加消费市场的体量,进一步降低供应链成本。不过他也坦言,小布米目前的定位仍然以性能和教育为主,目前还不可能像大家期待的那样让机器人真正完成工作。他同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顶尖机器人专家Sergey Levine的预测:2030年之前,机器人将像护理阿姨一样独立照顾整个家庭。人形机器人大规模产业化的“黎明时刻”越来越近,松岩动力正试图通过降低压力来加速这一进程。与此同时,消费类人形机器人市场第一枪已经打响,未来竞争将更加激烈。千元机器是如何“制造”出来的 松岩动力一直专注于研发小型人形机器人。此时推出的小布米是体积也很小,高度为94厘米,重量仅为12公斤。低廉的价格是小布米最大的销售亮点。目前的仿人机器人行业,大部分产品售价都在数十万,而售价数万元的仿人机器人属于低价产品。此时的小布米售价不足万元,让仿人机器人被更多人买得起。虽然价格已经降到万元以下,但小布米并不是“玩具”。 Songyan Dyna 对此的主要标签是“高性能”。据官方介绍,小布米拥有出色的动作控制能力,不仅可以实现稳定流畅的双足行走,还可以完成舞蹈动作。从产品定位来看,小布米主要针对科技爱好者、学习编程的儿童和家庭用户。它还为教育机构和制造商空间提供套件和课程解决方案。也就是说,小布米的主要用途场景是教育和娱乐,并没有满足大家对人形机器人在家办公的期望。蒋哲元表示,人形机器人未能进入消费级,是因为技术不达标、型号不够通用,无法完成晨间、养老等任务。 “我们发布小布米的想法是,如果人形机器人不能完成这些任务,我们首先要给人们带来情感价值,陪伴孩子,教孩子编程,学习英语。这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进入家庭的方向。”因此,小布米可以认为是一款准消费级人形机器人,处于消费与非消费之间的中间地带。之所以选择打造小尺寸,蒋哲元指出,机器人的外形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改善机器人的交互性,减少用户的恐惧感;奥特她是为了把成本效益做到极致;第三是在物理世界中,小型机器人具有更好的运动性能。小型人形机器人在业内其实并不少见。除了松岩动力此前发布的N2和E1之外,还有优必选的悟空系列和乐居的小型机器人。不过江哲元强调,这应该是历史上第一次,像小布米这样的性能能在万元以内实现。将一款“高性能”人形机器人的价格降到万元以下,松岩动力的成本与性能平衡如何?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小布米售价可在万元以内。这背后有很多原因。首先,它大量采用复合材料代替全部金属,兼顾轻量化和低成本。其次,产品重量轻,这本身就降低了成本。第三,占有率高自我研究的重心。控制器和整个电机系统等主要部件均自行组装,成本大幅降低。四是产品毛利率不高。 “对我们来说,人形机器人的本质是塑料、铝、钢、铜线、磁铁和芯片。没有别的了,所以本质的价格可以降低。”姜哲元透露,小布米的主要成分国产化率几乎100%,普通版已全面实现进口替代。小布米二代的价格可能会更低。姜哲元认为,未来所有仿人机器人企业的生产价格都会下降,最终达到合理的利润率和合理的价格。随着价格下跌,将产生两个主要影响。一方面可以探索更多的应用场景;另一方面,将加速工业人口的增长。整车厂降价将推动成本降低上游供应链,为整个行业带来效益。每个人的成本都较低,并且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不同形式的机器人。 “比如小布米出来后,关节、线缆等上游供应商会合作降低成本,机械臂也会变得更便宜,连小工厂也买得起。”姜哲元说。 2、商业化已经到了拐点。尽管知名投资人朱啸虎批评“商业化不明确”,并公开表示“谁会花几十万买一个机器人来做这个工作?”,但这并不妨碍行业大商业化进程。 2025年是仿人机器人进入大规模量产的元年。玉树、致远、图特、1x、优必选等正在不断进步。头机厂家出货量已超过1000台。行业正加速从实验室演示走向实际场景应用d 批量交货。出现了不少人形机器人的大订单。今年7月,致远机器人联合御树科技中标中国移动(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全资)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项目,预算总金额12405万元(含税)。在此前曝光的公开订单中,这笔订单可以说是国内最大的仿人机器人订单。国泰海通证券研报指出,本次招标收购的实施是国内仿人机器人行业商业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当前仿人机器人产业正处于“从0到1”的关键阶段。被誉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优必选,以2.5吨的订单创下了全球最大的人形机器人订单1亿元,并中标“广西物联网装备采购与安装智能数据与测试中心”。10月,“擎天柱”项目,耗资1.26亿元。在特斯拉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电话会议上,CEO埃隆·马斯克透露,擎天柱人形机器人计划在2026年一季度展示接近量产的原型机,未来年产销量目标为100万台。虽然成立仅两年多,但松岩动力在商业化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展。数据披露 松岩电力显示,今年上半年,已获得商业订单超过2000台,合同总金额预计将超过1亿元。这意味着,松岩动力成为继玉树科技之后,国内第二家明确达到“千台销量”门槛的人形机器人公司。松岩动力有清晰的商业路径。江哲元指出:“今年下半年,我们最大的目标是 做好机器人制造和交付工作,将1亿元以上订单转化为1亿元以上确认收货。明年,我们的目标是交付1万台。”人形机器人实现了从“技术可行”到“商业可行”的跨越,但距离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还有一段距离。腾讯首席科学家、机器人总监张正友 有乐观者认为,人形机器人的爆发将在2030年之前,但也有人认为要等到2030年之后。 瑞银证券中国行业分析师菲力表示,一个关键节点是“电动汽车时刻”,即技术瓶颈被攻克后,五年内销量将从100万辆跃升至1000万辆。对于人形机器人来说,这一刻在五年内“不太可能发生”。为了让仿人机器人真正发挥作用,业界普遍认为主要原因是机器人的内嵌数据不足。智慧。江哲元指出,目前数据规模还不够。许多地方政府和上市公司正在建设情报培训中心来收集数据,反映了当前数据严重短缺的时代。数据匮乏的情况今年以来并未得到明显改善。致远机器人合伙人、高级副总裁、实体业务部总裁姚茂清也表示,致远现在看重的是让机器人尽可能多地进入真实场景,然后在真实场景中获取高质量的数据。这是机器人公司目前技术路径上最关键的一步。今年以来,包括人形机器人在内的实体智能领域爆发式增长,持续吸引着资本和产业企业的热情。在马拉松、拳击、足球等独特赛事中,人形机器人也迅速刷新了公众的认知。可以预见,随着更多的仿人机器人厂商纷纷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明年该领域的竞争或将进入白热化阶段。只有保持技术领先、资金支持和商业化能力的厂商才有可能通过一轮又一轮的考验,成为最终的赢家之一。

Related Posts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