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明君 10月24日晚间,A股动力电池公司国轩高科(002074.sz)发布了“爆炸性”的2025年三季度报告。公告显示,国轩高科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1.14亿元,同比增长20.68%;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1.67亿元,同比增长1434.42%;脱离母公司净利润1250.7万元,同比增长54.19%。不过,国轩高科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大增14倍并非其核心业务贡献,而是因港股上市导致公司早期持有奇瑞汽车(09973.HK)股票公允价值发生重大变化的影响。光辉的数据背后,是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并没有一下子起飞,而“表面光鲜亮丽,内容尚未完善”的画面清晰可见。业绩创造“神话”,收入结构失衡。从表面数据来看,高科第三季度确实令人兴奋。财报数据显示,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95.08亿元,同比增长17.21%;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5.33亿元,同比增长514.35%;母公司必然后净利润8537.77万元,同比增长49.33%。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财务数据自然是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5倍以上增速值得关注 国轩高科的业绩“神话”源于其早期对奇瑞汽车的投资。财报显示,奇瑞汽车早期投资贡献24.38亿元投资租金收入。这笔“横财”是国轩高科净利润的主要驱动力。但剔除奇瑞汽车的投资收益后,国轩高科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相对较弱。财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反映国轩高科核心业务真实盈利能力的扣除非附加利润后的净利润不足1亿元。与近300亿元的营业收入相比,这个数字显得单薄。收入结构失衡在前三季度尤为明显。成本端,公司前三季度营业费用总额高达291.01亿元,同比增长18.07%,高于营收增速。此外,国轩高科前三季度财务费用为10.47亿元,其中利息费用高达1.188亿元。亿元,而利息收入只有2.8亿元。可见,持续居高不下的融资成本持续侵蚀着公司的平均利润。 “国轩高科的经营现金流(增速)几乎翻倍,但盈利依赖一次性收购,回购率不强。同时,高负债增加了风险压缩。赛博资本创始人马赛向时代财经表示,“经营现金流(高科增速(增速)几乎翻倍。”国轩高科的利润和现金流将改善,支撑中长期 增长,整体电池需求复合增长已超过20%,但盈利质量不高。财报显示,国轩高新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57亿元,同比增长87.72%。激进的产能扩张,资产负债表上的“隐忧”。然而,国轩高新却其核心业务盈利。在盈利能力疲弱的情况下,产能扩张更加激进。财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7.71亿元,较上期实现的-37.89亿元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在建项目规模由年初的147.99亿元增加到210.40亿元,增长42.16%。时代财经注意到,今年8月底,国轩高科已陆续宣布扩大产能。首先拟在安徽省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年产20GWH的20GWH新能源电池项目,总投资不超过40亿元;随后在南京投资建设20GWH新建锂离子电池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六合经济开发区,总投资不超过40亿元。这种产能扩张规模对于现阶段的国轩高科来说显得相当大胆。要知道,尽管该公司将资产拥有率从上半年末的72.22%下调至三季度末的71.72%,但这一资产拥有率在制造业中仍然较高。从分拆数据来看,三季度末,公司负债总额达到868.86亿元。其中,短期借款187.14亿元,一年到期的非流动负债90.56亿元。但同期财政资金为143.77亿元。短期偿债压力依然较大。值得注意的是,国轩高科在研发投入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三季报显示,公司研发情况前三季度营业费用16.05亿元,变化率为17.10%。结合国轩高科在新技术路线上的尝试,不难看出该公司正在多维度寻求突破。东兴证券的研报曾指出,海轩高科的电池发展稳居国内领先阵营,具备进军新业务的基础。该公司的电池技术预计将有助于推动其业务进入低空飞行的飞机和人形机器人等新兴应用领域。据时代财经了解,全固态电池方面,公司首条“金石”电池中试线已正式安装,目前处于中试量产阶段。成品率达到90%,实现了技术突破。同时启动第一代全固态电池2GWH量产线的设计工作,以迎接推动工业化的实施。半固态电池方面,“G元”准固态电池能量密度为300Wh/kg,续航里程为1000公里。技术突破能否为国轩高科带来多元化优势还有待观察。
作者:何明君 10月24日晚间,A股动力电池公司国轩高科(002074.sz)发布了“爆炸性”的2025年三季度报告。公告显示,国轩高科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1.14亿元,同比增长20.68%;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1.67亿元,同比增长1434.42%;脱离母公司净利润1250.7万元,同比增长54.19%。不过,国轩高科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大增14倍并非其核心业务贡献,而是因港股上市导致公司早期持有奇瑞汽车(09973.HK)股票公允价值发生重大变化的影响。光辉的数据背后,是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并没有一下子起飞,而“表面光鲜亮丽,内容尚未完善”的画面清晰可见。业绩创造“神话”,收入结构失衡。从表面数据来看,高科第三季度确实令人兴奋。财报数据显示,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95.08亿元,同比增长17.21%;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5.33亿元,同比增长514.35%;母公司必然后净利润8537.77万元,同比增长49.33%。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财务数据自然是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5倍以上增速值得关注 国轩高科的业绩“神话”源于其早期对奇瑞汽车的投资。财报显示,奇瑞汽车早期投资贡献24.38亿元投资租金收入。这笔“横财”是国轩高科净利润的主要驱动力。但剔除奇瑞汽车的投资收益后,国轩高科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相对较弱。财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反映国轩高科核心业务真实盈利能力的扣除非附加利润后的净利润不足1亿元。与近300亿元的营业收入相比,这个数字显得单薄。收入结构失衡在前三季度尤为明显。成本端,公司前三季度营业费用总额高达291.01亿元,同比增长18.07%,高于营收增速。此外,国轩高科前三季度财务费用为10.47亿元,其中利息费用高达1.188亿元。亿元,而利息收入只有2.8亿元。可见,持续居高不下的融资成本持续侵蚀着公司的平均利润。 “国轩高科的经营现金流(增速)几乎翻倍,但盈利依赖一次性收购,回购率不强。同时,高负债增加了风险压缩。赛博资本创始人马赛向时代财经表示,“经营现金流(高科增速(增速)几乎翻倍。”国轩高科的利润和现金流将改善,支撑中长期 增长,整体电池需求复合增长已超过20%,但盈利质量不高。财报显示,国轩高新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57亿元,同比增长87.72%。激进的产能扩张,资产负债表上的“隐忧”。然而,国轩高新却其核心业务盈利。在盈利能力疲弱的情况下,产能扩张更加激进。财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7.71亿元,较上期实现的-37.89亿元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在建项目规模由年初的147.99亿元增加到210.40亿元,增长42.16%。时代财经注意到,今年8月底,国轩高科已陆续宣布扩大产能。首先拟在安徽省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年产20GWH的20GWH新能源电池项目,总投资不超过40亿元;随后在南京投资建设20GWH新建锂离子电池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六合经济开发区,总投资不超过40亿元。这种产能扩张规模对于现阶段的国轩高科来说显得相当大胆。要知道,尽管该公司将资产拥有率从上半年末的72.22%下调至三季度末的71.72%,但这一资产拥有率在制造业中仍然较高。从分拆数据来看,三季度末,公司负债总额达到868.86亿元。其中,短期借款187.14亿元,一年到期的非流动负债90.56亿元。但同期财政资金为143.77亿元。短期偿债压力依然较大。值得注意的是,国轩高科在研发投入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三季报显示,公司研发情况前三季度营业费用16.05亿元,变化率为17.10%。结合国轩高科在新技术路线上的尝试,不难看出该公司正在多维度寻求突破。东兴证券的研报曾指出,海轩高科的电池发展稳居国内领先阵营,具备进军新业务的基础。该公司的电池技术预计将有助于推动其业务进入低空飞行的飞机和人形机器人等新兴应用领域。据时代财经了解,全固态电池方面,公司首条“金石”电池中试线已正式安装,目前处于中试量产阶段。成品率达到90%,实现了技术突破。同时启动第一代全固态电池2GWH量产线的设计工作,以迎接推动工业化的实施。半固态电池方面,“G元”准固态电池能量密度为300Wh/kg,续航里程为1000公里。技术突破能否为国轩高科带来多元化优势还有待观察。